作为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的涉及面很厂,如今从小到老,无论男士、女士,无论何种职业,无论穷人、富人,已经没有天然避风港了。按国际糖尿病联盟的估算,我国每年将有新发糖尿病患者1O1万,亦即每天有新发糖尿病患者2767人,或每小时有新发糖尿病患者115人。糖尿病的负面影响扩展很快,据国内文献报道,从七十年代中期到二十一世纪初期,大城市糖尿病相关死亡率已从1.6-3.3/10万人口/年增长到9.0-12.5/10万人口/年;作为威胁生命的慢性疾病已从排位十名之后跃居到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名。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我国近年对医院就诊糖尿病人的调查情况显示,仅有约1/4的患者血糖能达到理想控制水平。分析这种治疗控制难度很大的原因,大多数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缺乏是最主要的障碍。社会公共卫生防病知识普及不够广泛和深入是外环境问题;个人、家庭自我呵护意识淡漠,只是等着生了病才就医而无防患于未来的举措,缺乏主观能动性是内在因素。国家经济发展很快,可对应十几亿人口的需求还相差很远,大多数老百姓的就医条件还不能令人满意。如何正确对待“糖尿病”,在我们这个“世界糖尿病第二大国”中,不仅是患者、亲属、医务人员,也是政府、媒体、大众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加重的过程,从正常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开始,到胰岛β细胞衰竭—严重波动性高血糖,经历了数年、数十年的变换。对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早期干预也需建立在良好的防病理念上。“上医医未病之病”,防病从源头开始,正规的糖尿病教育不能局限于医院。对初患病者、有合并症者、有脏器功能损伤者通过有效沟通,从不同程度提供相对应的教育、指导,帮助患者改善病程的进展。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争取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外,尽可能全面了解糖尿病病因、危害、治疗和预防措施才能更好的为自己制定计划,更多获益。
对应上面的“三很”,需要采取“三全”的策略。针对糖尿病涉及面很广,须采取全程教育,从全社会防病、治病知识的宣教,高危人群早查、早治措施的推行,到糖尿病患者治疗、检查方案的制定,个体化综合评估模式的实施,涉及糖尿病及相关代谢异常发病前,后各个不同人群,均需有对应的宣教课程。
以往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示慢性病的防治需要有一定的管理措施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重视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不仅重视对合并症和死亡风险疾病的筛查和管理,对糖尿病、高血压前期病变的高危人群也通过不同政策进行干预,特别是对青少年肥胖儿童的早期管理,加强糖尿病患者应激状态时的血糖控制,包括“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监测和处置,对糖尿病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全面管理,尽可能减少其危害及相关死亡率。
Harold教授曾明确提出:“我们治疗糖尿病,而不只是治疗高血糖...”。综合控制高血糖及伴存的其他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力争全部达标,才能最终获益,尽管控制难度很大,还需大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