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病率(尤其是2型糖尿病)仍在不断攀升,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3亿之多,其患病率由1995年的4%上升到2025年的5.4%。糖尿病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反之,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死因,约7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因此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密切关系也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高血糖合并心血管疾病危害
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糖代谢异常患者中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人群。在为期两年的GAMI研究(Glucose toleranc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别在出院时、出院3个月和12个月时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检测。结果表明,在AMI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是非常常见的,高血糖人群的比例一直维持在“2/3”的规律(分别占总人数的67%、66%和65%)。这说明,糖耐量受损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强有力的前兆。芬兰East-West研究,表明在为期7年的随访时间内,未发生心肌梗死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与有心肌梗死而无糖尿病的患者相当。
随着对空腹血糖和负荷后血糖病理生理和临床意义的认识深入,一些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在预测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总死亡危险方面,负荷后血糖有其特殊意义。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合作分析(Diabetes Epidemiology:Collaborative Analysis of Diagnostic Criteria in Europe,DECODE)研究及日本Funagata糖尿病研究表明,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因子,餐后高血糖特别有价值。DECODE研究发现,即使是非糖尿病患者,糖负荷后的血糖值越高,其死亡率也越高;Funagata研究则注意到,对于临界型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不是空腹血糖值,而是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的血糖值。总之,负荷后高血糖水平与生存率呈负相关,关注负荷后高血糖,及时纠正高血糖,最终可以为患者带来生存益处。
在糖尿病患者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1.5~3.0倍。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相当常见,这是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将大大增加冠心病、脑卒中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多危险因素干预研究(Multiple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 Trial, MRFIT)分析表明,糖尿病可以明显增加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
在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尽管糖尿病和非糖尿病AMI患者的成功率相似,但糖尿病患者预后不良。糖尿病是AMI患者成功接受介入治疗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日本一项针对血糖异常对PCI结果影响的临床研究共纳入849例AMI急诊PCI的患者,分四个组(无入院高血糖的非糖尿病组504例、无入院高血糖的糖尿病组111例、入院高血糖的非糖尿病组87例、入院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147例)。研究结果显示,入院高血糖PCI患者院内死亡率明显高于入院血糖正常者。美国一项针对PCI术后再狭窄的SIRIUS研究(SIRolImUS-coated Bx Velocity balloon-expandable sten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e novo coronary artery lesions)共纳入原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058 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279例。研究结果证实,在介入治疗后8个月,无论是裸金属支架还是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在病变部位发生再狭窄的几率都明显偏高。另一项来自美国为期10年的糖尿病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后早期和晚期预后影响的研究共纳入1133例糖尿病患者和9300例非糖尿病患者。研究结果证实: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心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再次PCI发生率显著增高。
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不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病例,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例提高2~4倍。有学者认为对缺血性脑卒中而言,糖尿病是仅次于高血压的第2号危险因素。Matz等研究发现大多数急性卒中患者都具有糖代谢紊乱,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卒中情况更为严重,NIHSS评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法,评价卒中的严重程度,提供重要的预后信息,也能有助于明确溶栓治疗并发颅内出血的危险度) 较高。同时还发现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差,MRS评分(Worse outcome at discharge: modified Rankin scale 改良Rankin评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低。
合理的血糖控制能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
合理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胰岛素-葡萄糖在糖尿病患者AMI中应用研究(Diabetes mellitus Insulin-Glucose infus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DIGAMI)比较了AMI后,糖尿病常规治疗与涉及在AMI 后首个24小时中进行紧急胰岛素-葡萄糖输注、随后每日3次胰岛素注射至少3个月的强力胰岛素治疗。应用胰岛素组的一年死亡率低于常规治疗组,结果表明胰岛素控制血糖显著降低急性心梗患者1年死亡率。DIGAMI-2研究旨在扩大最初DIGAMI研究的发现,该研究并未显示与常规治疗比较,长期胰岛素治疗可改善糖尿病患者AMI后的生存率,但研究结果突出了降低葡萄糖的重要性,是血糖控制,而非胰岛素降低了心梗患者的死亡率。
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大型药物干预试验均证实,合理的血糖控制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UKPDS34研究(二甲双胍强化控制血糖对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表明,服用二甲双胍的超重患者其死亡率较接受传统治疗的超重患者低36%(P=0.011),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39%(P=0.01)。
应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作用的PROactive(PROspective pioglitAzone Clinical Trial In macroVascular Events)研究结果显示, 吡格列酮干预3年可使主要终点事件减少10%,次级终点事件减少16%。吡格列酮组与常规对照组比较,可使高危大血管病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血压等指标进一步改善。更重要的是,可使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和卒中减少,同时使需转化为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减少。
STOP-NIDDM研究针对OGTT2小时血糖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糖耐量减低人群,采用阿卡波糖和安慰剂对比治疗3年.结果显示,阿卡波糖对餐后血糖升高进行的早期干预.不仅使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降低25%,更可减少任一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达49%,心肌梗死的危险性降低达91%。MeRIA7研究是一项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观察血糖干预对心血管事件影响的荟萃分析。分析显示,阿卡波糖显著降低任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达35%,其中心肌梗死的减少最显著。STOP-NIDDM和MeRIA研究的结果互相印证了拜唐苹干预餐后血糖带来的心血管益处。
血糖控制降低心血管疾病复发风险
糖尿病患者PCI术后血管再狭窄率明显增高,预后较非糖尿病患者差。Corpus等研究发现,良好的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7.0)可以大大降低靶血管的重建、心绞痛再发率,并降低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心血管疾病的住院率,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使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后,糖尿病PCI术后患者可以从中明显受益。
另外Esposito等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将1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瑞格列奈及格列苯脲控制血糖。结果表明,控制餐后血糖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有逆转作用。
不合理的血糖控制可增加心血管风险
血糖的强化治疗并不意味着血糖越低越好。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所带来的益处。Fisman等对14 670例不同血糖水平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进行为期8年的随访研究,结果发现低血糖是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因素。Desouza等对低血糖、正常血糖和高血糖患者进行72小时血糖监测和心脏Holter监测,结果发现低血糖(尤其是血糖明显波动)与心脏缺血显著相关。由此可见,低血糖的危害并不低于高血糖的危害,同样会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
综上所述,糖尿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日益普遍,这种疾病目前已经与吸烟、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并列为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何正确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无疑对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现实意义。因此糖代谢改变在心血管疾病发生之前,应及早发现并尽早开始处理高血糖,使血糖快速达标、持久控制在合适水平,并保持血糖尽量正常化。另外应选择适当的降糖药物,达到安全有效控制血糖,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