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聚焦学会
“糖尿病足病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喜获2017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发布时间:2018-02-02 00:00:00浏览次数:51858次来源: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018年1月26日,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 糖尿病足病多学科协作团队刘芳、贾伟平、赵俊功、赵珺、朱悦琦、李连喜、曾辉、邵明哲、包玉倩、陈华等完成的成果“糖尿病足病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喜获2017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众所周知,糖尿病足病目前仍是非创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足病患者超过 100万。然而,其预测研究不够系统,诊治策略有待优化,相关机制不明。针对以上问题,刘芳、贾伟平教授领导的上海六院糖尿病足病多学科协作(MDT)团队历经10年探索,主要取得如下成果:以糖尿病足病的危险因素筛查及多学科协作团队综合防治为中心,率先建立足病危险因素筛查适宜技术并规范应用、发现 预测预警足病风险因素的3 种血清标志物、4 种下肢神经血管病变精确影像诊断技术、4 种下肢血运重建腔内技术和 2 种促进伤口愈合新手段并率先应用于临床,成功治疗各种复杂重症糖尿病足病患者累计超 1500 例。这些综合技术大大降低了 DF 截肢率,并通过CDS糖尿病足病学组平台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在国内20家医院推广应用,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在提高糖尿病足综合防治能力的同时,团队自2009年开始,多篇相关论文发表在相关专业领域国际顶级杂志 Diabetes、Euro J Endocrinol、Euro Radiol、J Endovasc Ther 等上,特别是其硫化氢促糖尿病伤口愈合基础研究和高频超声诊断下肢神经病变长导丝球囊膝下动脉成型术、内膜下成型术、经足动脉弓逆行膝下动脉成形术等技术治疗足病等方面的论文,发表后分别被引用30次以上,2009年和2011年《J Endovasc Ther》杂志发表时同期分别发表针对课题组技术的两篇专家述评和1篇编者按,指出长球囊膝下动脉成形术为今后糖尿病患者腔内血管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足背-足底/足底-足背血管成形术这一新颖的手术方法为今后腔内血管治疗提供了重要指导意义,起到了技术引领作用;在ADA、EASD、IDF学术交流20余次,提升了我国糖尿病神经血管及足并发症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主要原创性成果如下:

1.率先在国内牵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多中心研究,证实尼龙丝+音叉简易筛查 的适用性;继而证实 VPT 异常对足压异常的预测价值,及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联合超声、 踝臂指数筛查对糖尿病周围血管和心血管病的早期识别价值。上述成果在 Cardiovasc Diabetol 等高级别杂志上发表。

2.首次确立了血清胱抑素 C升高、Ficolin3 降低与 DPN的独立联系及预示价值, 和 CysC、FGF21 对糖尿病下肢缺血的独立关联(Cardiovasc Diabetol, 2015; IF 4.53 等),为其早期预警提供了新方法和新依据。

3. 在国内首次建立高频超声腓肠神经最大厚度量化诊断标准,为 DPN 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技术,他引30次;率先采用对比增强 MRA、小腿加压 MRA 等技术进行下肢动脉显像,减少了肾损害和辐射副作用,大幅提升了诊断准确度,并前瞻性研究证实 MRA 显示流出道血管是保肢的高效预测因子,上述成果在放射领域高级别杂志 Eur RadiolIF: 4.014)等上发表。

4. 在国内最早创造性地开展长导丝球囊、经足动脉弓逆行膝下动脉成形术、紫杉醇洗脱 支架等技术重建糖尿病下肢血运,并与术后巴曲酶、血栓抽吸术等相结合,保持血管长期通畅,使糖尿病足病患者截肢率大大降低。上述成果 2009 年起连年在腔内治疗顶级杂志 J Endovascular Ther 发表并多次配发专家评论或编者按。

5. 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硫化氢促糖尿病伤口愈合的作用,且揭示其机制为激活 Ang-1、修复内皮祖细胞功能和促血管新生;还发现藻酸钙敷料和负压引流可通过上调胶原蛋白 I/II、ATF3、抑制炎症等机制加速糖尿病溃疡愈合。成果发表在本领域顶级杂志(Diabetes, 2014; IF: 8.095)等上。

本项目成功治愈糖尿病足患者 1500 余例,共发表SCI论文48篇,代表性 SCI 论文 20 篇,总 IF 72.347 分,他引累计133次,单篇英文最高 IF 8.095分,单篇英文最高他引 30 次。成果2012年起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糖尿病足的风险筛查适宜技术及多学科联合管理模式》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