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聚焦学会
做好人群调查 建立队列研究 探寻防治糖尿病的中国模式
发布时间:2008-05-17 22:16:14浏览次数:6944次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杨文英教授
     据了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2.46亿,如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2025年糖尿病患者将超过3.8亿。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作为第五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杨文英教授于2006年岁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作为新一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主任委员,请您介绍一下2007年的糖尿病防治工作计划。
     杨教授:2007年最大的计划是由糖尿病学分会发起全国范围的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中国自己的队列研究,这是未来三年中最重要的工作。1994年我们在中国完成了19省市25万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调查和发病相关因素的系列分析。但自此以后10余年就没有再进行过全国范围糖尿病患病率调查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因此,本次调查要完成两项主要任务,一是对2007年全国糖尿病的现况调查,一是抽取重点地区和1994年做对比,进行10年后地区性复查。这样不但可以了解以往未调查地区2007年的现况,还可分析重点地区10年来的变迁。这是我们2007年必须要做的。2008年初如能得出分析结果,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队列研究,并召开一次全国性会议,公布我们的分析结果。
     这项工作有两方面意义,一是中国糖尿病学分会已有相当长的时间没有以自己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去统计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2002和2004年也有一些营养学调查,但设计上有遗漏,仅以空腹血糖>5.6 mmol/L作为进一步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标准,实际上空腹血糖在5.6 mmol/L以下的以餐后为主的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IGT)的患者比例也不少。所以这些调查存在一定漏诊率,发病率可能有些低估了。更为重要的意义是,以本次调查结果向国际糖尿病联盟、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国家卫生系统汇报我国糖尿病的现况。目前糖尿病的患病率每隔5~10年增长1~3倍,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统计报告说2100万,实际上远不止这个数字,启动这样一个调查和现况分析,无论对国家、对全球糖尿病的防治都是有意义的,我觉得值得一做。此外,鉴于中国目前的情况,由于资金问题,我们开展基础研究不如国外有优势,但以人群为基础,研究人群的发病特点和我国的现况应该没有问题。近几年大家在如何真正作循证医学、作前瞻性研究方面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现在中国建立本国队列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本次研究的启动工作、资金筹措等已完成了相当一部分。
     第二项工作是希望在全国临床治疗中把对糖尿病患者的分阶段管理统一化。以前各个厂家都在推广不同指南,各个地方也都在做分阶段管理。现在出现一个很好的契机,美国国际糖尿病中心(IDC)将在中国推广分阶段管理项目。希望结合我们自己的认识,结合国外的模式,把临床分阶段治疗的工作做好。此外,在统一框架的基础上,糖尿病学分会也会建立、完善起新的糖尿病指南。   

记者:您认为糖尿病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杨教授:糖尿病的研究无非分为两大领域。一是探寻发病机制以达到进一步预防的目的。糖尿病的病因太过复杂,特别是对2型糖尿病病因的研究,历经了几大阶段,但始终困惑着大家,时至今日仍是基础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条路我认为还很漫长。考虑到我国的经济实力,如果花大力气进行病因学研究似乎很不合算,目前遗传因素我们克服不了,遗传的背景只能帮助我们对高危人群早一步进行管理。我们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认识环境因素上,加大预防力度。目前预防糖尿病的措施没有改变,包括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
     另一大研究领域是糖尿病发病后如何阻断病程,延缓进展,以及预防重点事件的发生。我认为中国的经济比不上西方国家,我们更偏重治疗。主要表现在加强糖尿病的一级和二级整体预防,即患病之前预防糖尿病,患病之后预防并发症。这不但需要提高医生的认识,也要加强患者的依从性,这至少是近几年的工作重点。
     目前国家在这方面投入很大, “十一五”发展规划是在疾病的社区管理模式、在治疗管理上做工作。“973”的重点是研发糖尿病机制,同时也投入很大的力量在糖尿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国人群压力大,应结合中国的现状,全国要统一,不要分散,更多的是要在降低整体发病率及发病后并发症上下大功夫,配合框架人群的研究,寻找中国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