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进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业园地 学科进展
中国糖尿病学科五年进展回顾
发布时间:2008-05-17 22:39:11浏览次数:6651次来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研究
     我国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我国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糖尿病在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健康问题。
     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题为《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工作。此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区县,共抽取71971户居民,共272023人接受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在糖尿病方面,先进行空腹指血血糖测定,对空腹血糖超过5.5 mmol/L者进行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在所调查的18岁以上人群52416人中,计算得出当年我国18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的标化患病率为3.4%(根据地区的差异进行加权处理后为2.6%)。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从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糖尿病的患病率从3.4%上升到3.9%。
     与此同时,上述人群中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的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也明显增加。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比1991年上升31%,估计全国高血压患者达1亿6千万。我国成人超重(24≤体质指数<28)率为22.8%,肥胖(体质指数≥28)率为7.1%,人数分别达2亿和6千万。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者达1亿6千万。这些数字表明,我国正面临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巨大威胁。
     糖尿病危害巨大,能给患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以及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可导致残疾和早亡。此外,糖尿病还造成了巨大的资金和资源上的浪费。200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全国各省市对中国大城市24496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及其相关大血管疾病状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见表1。
     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相当普遍,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眼及肾脏病变者均占三分之一左右,有神经病变者占半数以上。其中,相关大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变的患病率,较以前已有显著增多。所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社会卫生问题。
     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初步分析表明,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疾病相关(危险系数>1.100)的因素,包括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的类型、发病年龄、病程、体质指数、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吸烟和性别等等。糖尿病发病年龄及病程与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而且危险系数较高。与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中,年龄是不可控制的因素,但糖尿病发生年龄和病程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则可通过预防糖尿病,延缓发病时间,推迟发病年龄来解决。这一结果提示,预防糖尿病,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十分重要。   

糖尿病病因学研究

     1型糖尿病
     中国人1型糖尿病与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位点上DQA1、DQB1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关性在以往已有诸多研究。近年还研究了MHC位点上的DPB1基因以及非经典基因DMA、DMB的等位基因频率与中国人1型糖尿病易感性/保护性的关系。此外,近年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CTLA-4)的多个研究结果显示,CTLA-4的G49等位基因频率在经典1型糖尿病或成人晚发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人群中均见增高,且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相关。关于大功能蛋白酶2和7基因(LMP2及LMP7)以及抗原肽运载体基因(TAP)的多态性研究中亦显示均与1型糖尿病相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及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分别建立了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酶(IA-2)抗体的检测技术。更多的单位研究了中国人中临床表现呈经典1型糖尿病及呈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GAD抗体及/或IA-2抗体的阳性率。所有研究的结果较为一致,即在临床表现呈经典1型糖尿病者中,GAD抗体及/或IA-2抗体合并阳性率在35%~40%左右;在表现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GAD抗体阳性率在10%左右,而GAD抗体及/或IA-2抗体合并阳性率在12%~13%左右。此外,经典1型糖尿病及LADA者的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的频率亦明显增高。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对LADA做了较多研究,除了发现LADA者存在明显异质性外,他们又将自发性酮症起病的糖尿病患者按照胰岛自身抗体(GAD、IA-2及胰岛素抗体)阳性和阴性分成两组,再将阴性组按DQA1及/或DQB1易感/保护等位基因具备情况分成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自发性酮症起病伴胰岛自身抗体阴性者,也是一个异质情况。其中,伴或不伴肥胖者的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DQ基因型及自身抗体均为阳性者即经典1型糖尿病患者的酮症酸中毒最重,伴C肽水平最低;两者均为阴性者,其病情最轻。    

     2型糖尿病
     近年应用群体-候选基因多态性进行2型糖尿病及其相关病理生理机制、代谢状况及合并症/并发症的关联研究在全国普遍开展。开展研究的省市从以往仅上海、北京、广州及南京等少数城市扩展到了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的单位。5年来发表的文献数约150篇,主要报告了50多个候选基因的研究结果。这些候选基因涉及糖脂代谢、体脂含量及分布、能量调节、胰岛素分泌及组织胰岛素敏感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醛糖还原、糖基化、氧化应激及凝溶机制的代谢途径。关联研究的目标包括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总体脂及腹部等局部体脂、血脂、血压、心及脑等动脉粥样硬化病、糖尿病肾/视网膜病变及骨质病。多家进行研究的候选基因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1(ACE)、β3肾上腺素能受体(ADRB3)、载脂蛋白E(ApoE)、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各种解偶联蛋白(UCP)、内皮细胞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ER)、醛糖还原酶(ALDR)及钙蛋白酶10(CAPN10)等。研究显示,ADRB3、PPARγ、UCP2主要与体脂含量及分布相关;ApoE、ACE、ALDR、eNOS、MTHER主要与糖尿病合并的大血管病变及/或肾/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相关;CAPN10则与组织胰岛素敏感性、血糖水平或2型糖尿病相关。

    表1 糖尿病并发疾病的患病率(%)

    并发疾病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总计

    高血压 9.1 34.2 31.9

    脑血管病 1.8 12.6 12.2

    心血管病 4.0 17.1 15.9

    糖尿病足 2.6 5.2 5.0

    眼部病变 20.5 35.7 34.3

    肾脏病变 22.5 34.7 33.6

    神经病变 44.9 61.8 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