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ms:weibo$}
会议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会议论文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经抗氧化治疗前后端粒酶活性及长度的变化
作者:魏枫|张悦|杨瑜|王玮|刘岩|杜婧|张伟 来源: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浏览次数:0次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糖尿病肾病(DN)患者在抗氧化剂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活性的表达、长度TEL的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DPNDN 发病机制,并评估抗氧化剂治疗的疗效,

DPNDN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取20138-201410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50-70岁的 DPN 40例,2型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NDPN )40例作为研究对象(N组);DN45例,其中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2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9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例及30例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 检测以上对象治疗前后外周血TERT的表达水平、TEL变化。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
结果 1、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活性表达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2型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健康对照组N组;2型糖尿病肾病DN:早期组<IV期组<V期组;2、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NCV与端粒TEL及端粒酶TERT相关性的分析:NCVDPN组、NDPN组、N组的端粒TEL之间有显著正相关(0 < r <1 ,P<0.05),NCV与DPN组、NDPN组、N组的端粒酶TERT之间有显著负相关(-1< r <0,P<0.05);3、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与端粒TEL 、端粒酶TERT之间均无相关性;HbA1C与端粒TEL 、端粒酶TERT之间也无相关性;4、经抗氧化剂治疗后端粒长度略有增加,端粒酶逆转录酶活性减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端粒长度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可作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及严重程度的判定指标。

  • 上一条:没有了
  • 下一条: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