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ms:weibo$}
会议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会议论文
尿酸排泄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
作者:李连喜|李婷婷|陈明云|包玉倩|贾伟平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浏览次数:0次

目的 研究尿酸排泄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

方法 纳入2529例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入本研究。收集24小时尿液采用酶法测定24小时尿酸排泄。按24小时尿酸排泄水平将患者按四分位分成四组。下肢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狭窄及斑块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体重、身高、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及C肽、餐后2小时血糖及C肽、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C反应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HDLLDLTCTG等被测量。眼底摄片用于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计量资料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Binary logistic 回归分析用于分析尿酸排泄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下肢动脉斑块和狭窄之间的关系,P<0.05被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在调整性别、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后,随尿酸四分位水平的增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逐渐降低(分别为35.0%30.7%26.1% 21.5%p<0.001)。进一步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Binary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尿酸四分位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30)。而尿酸四分位水平与股动脉IMT、下肢血管斑块和狭窄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伴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斑块的发生率(73.9% 62.6%p< 0.001)和下肢狭窄的发生率(16.3%9.7%p<0.001)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

结论 减少的尿酸排泄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存在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但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无关。尿酸排泄可以作为一个简单、有效的评估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临床指标。在特定的人群,例如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能是间接来源于其他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上一条:没有了
  • 下一条: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