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血压、生化指标正常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危险因素。
方法 依托中华医学会发起的中国2型糖尿病肿瘤发生风险流行病学调查,选取大连地区年龄大于等于40周岁的社区居民,共计10300人,按照入组及排除标准,共收集符合标准的病例451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373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计算腰臀比、BMI及、尿白蛋白/肌酐(UACR)、肌酐清除率及脉压差;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血肌酐(SCr)等指标;应用血管彩色超声检测患者IMT。将入选人群根据IMT值分为C1组(IMT<0.9mm)、C2组(0.9mm≤IMT<1.2mm)及C3组(IMT<1.2mm),比较上述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分析IMT增厚的危险因素。
结果 (1)舒张压、HbAlc 、FPG 、2hPG 、HDL-C 、LDL-C 、TC 、TG 及UACR三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年龄、BMI、腰围、脉压差及SCr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随着上述各指标的增高,IMT有增厚的趋势;UA在C3组高于C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腰臀比在C3、C2组均高于C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收缩压在C3、C2组均高于C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年)、BMI、腰臀比、脉压差、UA、SCr与IMT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脉压差与IMT呈显著正相关(P < 0.05)。
结论 在血压、生化指标正常的人群,增龄和脉压差是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