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ms:weibo$}
会议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会议论文
胰岛素泵短期强化与二甲双胍在治疗肥胖青少年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赵欢|石雪|王彦君|王媛媛|李海东|陈琰|张川|赵莹 来源: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 浏览次数:0次

目的 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与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儿童或青少年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方法 选取2014 2 ~11 月在吉大二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肥胖儿童或青少年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54例。入选标准1BMI25kg/m2 2)年龄12-28岁;3)无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 4)经4周饮食及运动疗法血糖控制不佳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糖尿病宣教,饮食、运动控制,监测血脂,胰岛功能,糖化血红蛋白,腰围,体重,胰岛素抵抗指数及敏感指数。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口服二甲双胍)27 13 14 例。B(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27例,男15 12 A组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B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监测血糖以调整胰岛素及二甲双胍用量,直至血糖控制满意为止。以空腹血糖5.6-7.0 mmol /L餐后2 h血糖6.6-10.0mmol /L为血糖控制标准。疗程为半个月,监测2组空腹、三餐后、24:00、次日凌晨3:00的血糖,观察2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以血糖≤3.9mmol/L伴或不伴心慌、出汗、手颤、饥饿感为低血糖诊断标准。
结论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血脂、体重、腰围、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降低,空腹C肽、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显著升高,2组在治疗前后的空腹、三餐后、24:00、次日凌晨3:00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长于A组。治疗期间,A组出现2例低血糖,B组出现1例,对症处理后好转。2组间低血糖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A组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B组出现 2例,药物减量处理后好转。
结果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与二甲双胍均可显著FPG2hPG、血脂、体重、腰围、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B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长于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2组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上一条:没有了
  • 下一条: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