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仍然采用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报告中建议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FPG)≥7.0 mmol/L,或OGTT中2h PG≥11.1 mmol/L,或随机血浆葡萄糖≥11.1 mmol/L。但是2010年ADA发表的国际专家委员会声明指出,建议将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即HbA1c≥6.5%可以诊断糖尿病。这给广大临床医生如何诊断糖尿病带来了很多困惑,一旦临床医生面临不同诊断标准得到不同诊断结论的情况,就会无所适从。目前可以说没有一个单独的与高血糖相关的检测方法可以作为与糖尿病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变风险相关的金标准,但是采用血浆葡萄糖测定诊断糖尿病有其合理性。
1. 糖尿病诊断切点的确定主要基于血浆葡萄糖水平与糖尿病特异微血管并发症(特别是视网膜病变)的密切相关性。人群血浆葡萄糖水平的分布是连续性的,但是在连续分布的血糖水平中存在一个阈值,血糖高于这个阈值时,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就会显著升高。正是在微血管病变发生风险所对应阈值的基础上,WHO将糖尿病定义为FPG≥7.0 mmol/L,或OGTT中2h PG≥11.1 mmol/L。
2. OGTT检测还可诊断糖耐量受损(IGT)及空腹血糖受损(IFG),即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OGTT能够将正常血糖、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清楚地区别开来,而HbA1c升高却不能反映究竟是空腹血糖升高(IFG)、餐后血糖升高(IGT)还是两者均升高(IFG+IGT)。IGT是较早发生的血糖升高形式,目前认为其存在与较高的早发死亡和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相关,并且有很多大型循征医学证据(大庆研究、DPP、DREAM研究等)证明,对IGT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减少其糖尿病发生风险。
3. 在排除感染等急性应激的情况下,采用FPG和OGTT 2h PG诊断糖尿病是可靠的,而且条件容易控制,技术成熟,检验成本低,简单可行。重要的是,对于儿童和妊娠妇女,均可以根据FPG和OGTT 2h PG来诊断糖尿病。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由于血糖变异会漏诊多少糖尿病患者,或由此导致并发症或其他严重后果。相反,对于部分急性起病、病程不足以使HbA1c升高的糖尿病,如进展迅速的1型糖尿病,HbA1c可能无法“赶上”急性血糖变化的速度,这时采用HbA1c作为诊断标准就可能导致漏诊。
4. HbA1c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指标,但将其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目前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与患者相关或实验室检测相关的任何因素都可能影响HbA1c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影响糖尿病诊断,如一些血红蛋白亚型(HbS、HbC、HbF、HbE等)会干扰HbA1c检测方法;任何改变红细胞寿命的因素都将导致HbA1c结果不准确,如溶血性贫血、慢性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量失血或输血;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和E)能抑制血红蛋白的糖基化,故而也会造成测定结果偏低;某些疾病状态(如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尿毒症、长期摄入水杨酸和血红蛋白病等)都会干扰HbA1c的测定结果,并且某些非疾病状态(如年龄和种族)对HbA1c是否产生影响尚未明确。其次,HbA1c检测要求高。HbA1c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普及化程度及价格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采用OGTT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更为合理。当然,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不断深入、HbA1c检验方法的不断改进及规范,HbA1c是否能最终取代FPG和OGTT 2h血糖成为糖尿病诊断的金指标,目前尚不能轻易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