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孔灵芝副局长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管理研讨会暨2010国际糖尿病教育管理论坛的讲座摘要.
孔灵芝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研究员 现任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副研究员。分管慢性病、营养、精神卫生和口腔卫生工作。担任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社区卫生协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等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 长期从事营养与慢性病相关政策的研究及管理工作,组织领导了多项国家级慢性病防治规划、规范和指南的制修订工作以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主持了多项国际及国内慢性病及营养政策相关研究;在全国建立了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组织了全国首次营养与健康状况综合调查和全国第三次全死因回顾调查;参与编写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系列报告和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
慢性病是高致残,高死亡。同时我们国家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我们现在处于慢性病致病因素高度流行的时间。我们的经济发展是好了,但是我们的健康意识并没有跟上。西方人吃肉长大,东方人吃草长大,我们由草食动物变成肉食动物一下子的转换,使得我们对这个问题更不能忽视。我国前四位的死因是恶性肿瘤脑、脑血管病之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农村的比例更高一些。慢性病更年龄的关系比较重要。我们再看一下疾病负担的情况,这是1993年到2003年间,如果跟GDP增长比较的话,跟卫生投入费用相比,显然心血管病的费用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所有增长的速度,2007年继续呈上升的趋势。这是城市糖尿病的直接医疗费用,有并发症的会更高一些,费用占到上海和西安人均收入的78%到178%。这里有一个关于老龄人的增长速度,多人在呼吁,我们现在处于人口红利期,但是已经没有多长时间了,我们的负担会越来越重。
如何应对严峻的形势?
我们采用的慢性病的控制手段,是更关注技术措施还是政策角度?当然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卫生部门的责任还是全社会的责任这些都是我们一直思索的问题。我们想想看关于糖尿病的治疗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能够预防能够终止流行吗?我们打个问号,我们可能会减少一部分发病或者推迟一部分发病,因为影响因素很多,一部分人还是要会发病,但是如果采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办法,这样的治疗应该是相对比较便宜的治疗,如果我们不能够在前面做准备的话,对于治疗是很昂贵的,不仅是经费的花费,病人也是很痛苦的。
同时,也借鉴了很多国际上的经验。芬兰北卡莱利的糖尿病发病率居第一位,但是这些年不是了,为什么呢?这是包括国家的支持,物价部门,包括超市都做了物品摆放上的努力。美国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过去更多关注疾病的预防,但是现在强调的是健康,而不是疾病。等于把我们疾病控制领域又往前提了一步,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疾病,怎么治疗,但是现在又往前进了一步。同时我们再看看其他国家的政策,日本有一个食愈的方法,欧洲在抑制脂肪,同时德国限制在特定的时间限制儿童的食品广告。可以看出我们的共识是强调预防。
在我们对这些策略思索的时候,我们做了什么呢?我们做了一些策略的调整,包括组织的调整,观念的调整和措施的操作。组织的调整从94年我们从防疫司更名并设立了慢病处,同时在98年提出了慢性病防治的六个转变,这里强调的是政府责任,关口前移,社会动员等等。策略调整主要三三三策略。我们在确定这些策略以后做了哪些工作呢?包括群众性的健康教育等等。
我们都知道群众性的健康教育很重要,但是我们怎么做的更有效呢?去年我们启动了一些活动,这里最大的特点是我们不只是简单的教育,简单只是的积累,现在老百姓通过很多途径都可以获得健康知识,但是他没有机能,不采取主动的话,就只是一个简单知识累积的过程。为了帮助群众进行很好的测量和实践,我们开发了很多手册和测量的工具。同时强调百姓健康意识的培养也需要政策环境的支持和我们的行动。
转化医学的应用及临床预防观念的形式与实践
现在很多医生转到预防的领域里,我很感动。之前有很多老的专家,现在有更多的临床年轻医生到预防的领域里来,今天有这样的论坛是我们感到非常欣慰的。临床医生从事健康教育的例子很多,很多医院建立了预防中心。另外我们有一些观念的提前,就是诊断关口的前移,我们为什么做这个调整,因为有研究证明,很多的心血管病人发生在血压病很高的情况,所以我们调整以后,根据新的标准,有36%的人处在血压的高值,过去这部分人在临床是不被重视的,现在我们对这些人进行动态的监测。
现在特别强调一个综合控制。过去我们在临床上或者在观念上特别强调,我们单纯管理血压,单纯管理血糖,单纯的管理血脂,但是现在很多是共同的,一个病人可能有多种致病因素,如果单纯的管理可能不会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强调策略整合的观点,所以我们要综合的进行控制。
过去重视多学科单打独斗,现在更多的是重视联防联治。我们的慢性病和其他的学科关系不仅仅是我们内分泌和心血管病,和心理的关系,和口腔疾病的关系等等,都很重要。
很多病人需要长期的管理,必须在社区层面进行。所以我们97年进行了示范点并进行了一些项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用健康管理的办法,关注的不仅仅是病人,对高危人群、一般的人群进行管理,对他进行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对他进行一个有针对性的报告。
这些年来很重要的一个变化是,我们越来越关注病人自身的态度和行为。而且这些年来,和过去由医生全权负责的观念相比,我们有很多普通百姓开始学习健康,管理健康,也在收获健康,这里有很多的亮点。比如上海有几千个高血压的自我管理小组,同时北京也在实行家庭健康管理员的模式,就为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健康管理员。同时浙江推动健康协理员,他可能不是医生,但是他是一个健康管理人,起到的是医生和百姓的协调作用。健康不只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发展了一些论坛,这些年我们有很多名人参与,我们聘请白岩松做我们的宣传员,非常尽职尽责,这是他做的糖尿病宣传的广告,邓亚萍也参与了我们糖尿病日的活动。另外,这些年我们也注重媒体的参与,我们推出的日程就是鼓励媒体,多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
这些年来我们可以看到,政府的作用日益增强。IDF的主席也提到需要政府的支持,现在政府更加注重民生和健康,浙江是卫生强省,北京的健康十年规划,这里就有专门糖尿病治理计划。另外像健康长春提出了“控制10种危险因素,早期筛查10疾病,重点控制10疾病,预防居民10种常见疾病”的目标,成功解决了慢性病的瓶颈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政府的作用,我们要想办法,把我们专家的行为,变成一种政府行为,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得到强有力的支持。
目前有哪些机遇?
深化医改、领导重视、全球行动、群众需求,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机遇。李克强做了专门批示,请卫生部结合医改认真予以研究,这就是领导的重视,我们要抓住医改的机会。同时全球行动也有很多,世界银行作了慢性病负担及投资政策研究。我们下一个重点是什么呢?就是要明确目标,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政策开发,结合医改进行资源整合。我们确定了慢性病防控的一二三目标,一是提升居民的健康行为,二是早发现、早治疗,三是降低发病、病残和病死率。我们三三三策略,就是说三个人群、三个环节和三种手段全程控制我们慢性疾病。
关于结合医改我们都知道,国家已经确定了慢性病的重要内容。这里要明确的是,虽然放进去了,但是在执行中还有一些问题,另外瞄准的是已经患病的人群。在理念上我们强调关口前移,还要关注效果。资源整合方面,包括资源体系的整合,慢性病特点决定了紧靠医疗系统不能完成慢性病的防控任务,要靠大家的努力,各自的职责是什么,我们要规范相关部门的职能。我们整合大量的信息,哪些信息是权威的,我们政府要进行研究,确定一个基本的框架,政府要投资进行这样的监测和调查,使得这个信息更具有权威性。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开展慢性病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