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赛诺菲东西方论坛会议纪要
发布时间:2015-06-16 12:49:58浏览次数:4623次来源:
——第四届赛诺菲东西方论坛会议纪要
目前,糖尿病在全球范围的患病率正在迅速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经济的糖尿病临床研究方案和药物解决方案,满足患者的长期治疗需求,2015年5月30日,第四届赛诺菲东西方论坛在珠海成功举办。论坛携手国内外糖尿病领域的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高妍教授为本次论坛的分会主席。大家共同分享全球糖尿病领域的最新研究与趋势,在感受东西方观点碰撞的同时,为改善中国糖尿病治疗现状提供真知灼见。
“精准医学”理念给糖尿病管理的启示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演变与进化,“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现已成为医药界关注和热议的新概念。在本届论坛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在会上指出,“经典循证医学”模式推荐采用标准化方案干预典型患者,精准医学的实施则是针对个体和群体的更佳医疗保障。精准医学是建立在经验和循证证据的基础上,其运作模式是准确诊断-靶向治疗-优化临床结局。美国总统Obama 2015年1月20日国情咨文宣布启动“国家精准医学项目”,尤其提及癌症和糖尿病。
翁教授指出,糖尿病是异质性疾病,需要细化疾病分型,根据细化的分型提供相应治疗。单基因糖尿病可应用磺脲类治疗,但绝大多数糖尿病无法做到“精确诊断”,目前已知常见基因变异对2型糖尿病风险的预测能力<5%。现实生活中,环境因素对糖尿病发病/进展影响还无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因此,糖尿病目前还做不到靶向治疗。精准医学是糖尿病的发展方向,现有医学模型还不支持进行预测、诊断和治疗。精准医学需要采集/整合大量信息,实现精准医学的前提是建立电子病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精准医学目前只是科学理念,不足以改变实践,但需要关注,并做积极准备。
中国糖尿病发病及治疗现状
大量的研究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根据现有的研究数据,对我国的糖尿病发病和治疗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母教授指出,研究显示中国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已高达50.1%,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并发症总患病率达73.2%。随着体重指数(BMI)和腰围的增长,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大幅度上涨;糖尿病显著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与2004年相比,2012年糖尿病足患者合并症和并发症更多。影响糖尿病的因素,包括中国经济及城市化的上升、中国人群超重肥胖严重,且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中国人群饮食结构发生改变、中国人群架构变化,老龄化趋势明显等。
糖尿病在治疗上,在给患者灌输健康的生活理念同时,血压、血脂、血糖都需要同时关注。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是预防并发症,尤其是心肌梗死和脑梗死,这些是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药物治疗也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2型糖尿病早期和强化血糖控制的重要意义
美国Texas大学圣安东尼奥健康科学中心Devjit Tripathy教授在论坛上强调指出,早期和强化降糖治疗非常重要。强化降糖缓解和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早期治疗和更早的诊断可降低2型糖尿病的死亡率。UKPDS研究显示,强化降糖持续降低微血管事件风险,降低心肌梗死突发风险和全因死亡。多种药物联合的强化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持续获益,包括血管并发症、全因死亡以及心血管疾病。
总之,UKPDS、ACCORD等大型临床研究提示,短期内将血糖控制到正常水平并不能降低CV事件风险,但是早期强化血糖控制的长期随访可以带来显著的大血管和微血管获益。
从“银发证据”看糖尿病治疗的“黄金时期”
ADA/EASD提出,降糖治疗减少并发症获益主要来自血糖降低本身,DCCT研究显示,强化降糖显著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UKPDS10年随访提示,强化降糖组糖尿病相关终点风险显著降低;ADVANCE研究则显示,强化降糖未减少主要大血管事件风险。因此,严格控糖是否可以带来心血管获益成为困扰我们的重要临床问题。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和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首席专家李光伟教授在论坛上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索。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不同年龄患者强化降糖存在不同的结局,ACCORD亚组分析显示,无CV病史患者能够从强化降糖中获益。五大研究荟萃分析表明,强化降糖显著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越早严格血糖控制,心血管死亡风险越小。VADT研究提示,早期严格控糖的获益来自“代谢记忆效应”。因此,长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想要通过短期强化治疗使心血管获益是不现实的。糖尿病严格血糖管理带来心血管获益,存在最佳时机。2015AACE/ACE、2013CDS指等多项权威指南均推荐,病程短、预期寿命长、无多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糖,血糖控制目标尽可能接近正常。
UKPDS、ACCORD、ADVANCE和VADT研究提示,糖尿病早期严格血糖控制带来远期临床获益。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童南伟教授在论坛上指出,严格血糖控制存在“黄金时期”,多项权威指南均推荐,病程短、预期寿命长、无多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糖。
磺脲类药物是最早投入临床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物,是核心指南推荐的核心治疗药物,也是强效降糖的代表。UKPDS、ADVANCE和VADT等研究均未显示磺脲类药物增加CV风险,而不同磺脲类CV风险存在差异。ADVANCE-ON研究提示,以磺脲类为基础的强化控糖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UKPDS、ADOPT研究均显示,磺脲类药物未加速β细胞功能衰竭。同时,磺脲类是适合中国糖尿病发病特点的药物,具有药物经济学优势。而新一代格列美脲以其全面降糖、不增加肥胖患者体重、低血糖风险小于传统磺脲类,成为广大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选择。
糖尿病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法国图卢兹代谢与心血管疾病研究所Rémy Burcelin教授在论坛上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需要对血糖和血脂进行严格的控制。临床前研究显示,肠促胰素和基于肠促胰素基础的治疗可能对血脂、炎症、血管舒张,以及心力衰竭等具有一定的效应。研究显示,GLP-1受体激动剂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效应,GLP-1受体激动剂lixisenatide在分离的小鼠心脏显示局部缺血和再灌注诱导损伤的保护效应,长期治疗有心脏获益。我们期待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这类药物能使人类获益。
DPP-4抑制剂为2型糖尿病持久血糖控制带来新的可能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分会常委、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糖尿病专科主任李焱教授在论坛上指出,ACCORD最新研究成果显示,长期有效降糖可降低缺血性心脏病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有效的血糖控制。而现有的数据显示,中国应用口服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达标率低。而持久控糖面临多重现实挑战:β细胞功能减退、胰高糖素分泌增加、低血糖、依从性和继发性失效影响血糖控制等。
阿格列汀作为新一代的DPP-4抑制剂为持久血糖控制带来新的可能:包括改善β细胞、抑制胰高糖素分泌、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以及一天一次,服用简便,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阿格列汀2年持久强效控糖,且低血糖风险低,不增加体重,并改善患者血脂谱。18个月的EXAMINE心血管研究证实阿格列汀不增加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大血管不良事件及心力衰竭风险,成为抗击2型糖尿病流行的又一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