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进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业园地 学科进展
ADA/ACCF/AHA针对强化降糖治疗试验发布意见书
发布时间:2009-01-14 09:31:47浏览次数:6885次来源:河北省人民医院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代谢异常与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与视网膜病变)与大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然而,新近结束的三项重要的强化降糖治疗试验(ACCORD、ADVANCE以及VADT)却未能证实严格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并使之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可以降低大血管事件发生率。这些研究结论使临床实践面临诸多困惑,如何对待2型糖尿病患者的强化降糖治疗策略成为近来糖尿病与心血管病研究领域所广泛争论的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ADA/ACCF/AHA联合颁布了强化降糖治疗意见书,针对上述三项研究结果阐述了其观点。主要内容如下:
    已有充分证据显示,严格控制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有助于降低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率。ADVANCE研究进一步证实,与标准血糖控制组(HbA1C7.0%)相比,强化血糖控制(HbA1C6.3%)可显著减少新发蛋白尿或原有蛋白尿恶化。虽然ACCORD、ADVANCE与VADT研究显示强化降糖未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但对于多数糖尿病患者仍应以HbA1C<7.0%为降糖治疗目标值。
    ADA颁发的“糖尿病医疗管理标准(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以及AHA/ADA颁布的科学建议均强调将控制血糖之外的危险因素(降压治疗、应用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应用阿司匹林以及改善生活方式)作为预防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首要策略。在ACCORD、ADVANCE以及VADT研究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预期,以及Steno-2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均有力提示,糖尿病患者不应仅关注血糖,应全面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现已证实,强化血糖控制可使1型糖尿病患者显著获益。ACCORD、ADVANCE以及VADT研究的亚组分析表明,对于病程较短且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证据的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控制可能有助于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然而,对于病程较长、有严重低血糖史、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证据、高龄或体质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可能弊大于利。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医务人员在降糖治疗过程中应高度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对于常规治疗措施不能满意控制血糖者,不应采用过于激进的治疗试图使其HbA1C接近或达到正常范围。
    基于ACCORD、ADVANCE以及VADT研究结果,目前无需对降糖治疗目标值作明显调整,但应更加强调个体化治疗。
    在预防微血管并发症方面:对于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将HbA1C控制在7%以下可以降低微血管病变与神经病变发生率。因此,对于非妊娠成年患者一般仍应以HbA1C<7%作为血糖控制的目标值。(ADA:A级推荐;ACC/AHA:I类推荐,A级证据)。
    在预防大血管并发症方面:在针对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随机化对照试验中,其随机化研究期内的结果显示,与标准血糖控制相比,强化血糖控制未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然而,对DCCT与UKPDS研究队列所做的延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对于新近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将HbA1C控制在7%左右或更低,可能有助于降低远期大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在获取更多证据之前,HbA1C<7%的目标值仍被认为是合理的。(ADA:B级推荐;ACC/AHA:IIb级推荐,A级证据)。
    对于部分特殊患者,需要灵活掌握降糖治疗目标值,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DCCT以及UKPDS等临床试验的亚组分析以及ADVANCE试验的微血管事件结果均显示,将HbA1C控制在接近于正常水平时,其微血管结局呈现出微弱但递增的获益。因而对于部分经选择的患者,如果不发生低血糖与其它治疗相关性的不良反应,将HbA1C控制于较7%更低的水平是合理的。这类患者主要包括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且无明显心血管疾病者。(ADA:B级推荐;ACC/AHA:IIa级推荐,C级证据)。 
    相反,对于具有严重低血糖病史、预期寿命较短、已发生明显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并存多种疾病的患者,以及糖尿病病史较长、经过良好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合理的血糖检测、使用有效剂量的多种降糖药物(含胰岛素)治疗后仍不能达到上述目标值者,则应采取较为宽松的降糖治疗策略。(ADA:C级推荐;ACC/AHA:IIa级推荐,C级证据)。
    在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方面,应遵照现有循证医学证据,更加重视血压达标、应用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预防性应用阿司匹林、戒烟以及改善生活方式。